唐三彩
瀏覽:
發(fā)表時間:2020-06-09 00:49
三彩女立俑(現(xiàn)藏故宮博物院)
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,經(jīng)濟上繁榮興盛,文化藝術上群芳爭艷,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,它以造型生動逼真、色澤艷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,因為常用三種基本色,又在唐代形成特點,所以被后人稱為“
唐三彩”。古人多用于殉葬。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人們對
唐三彩的關注增多,以及
唐三彩復原工藝的發(fā)展,人們熱衷于文房陳設,是饋贈親友的良品。
唐三彩在唐代的興起有它的歷史原因。首先陶瓷業(yè)的飛速發(fā)展,以及雕塑、建筑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,促使它們之間不斷結合、不斷發(fā)展,因此從人物到動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
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現(xiàn)出來。
唐代貞觀之治以后,國力強盛、百業(yè)俱興,同時也導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,于是厚葬之風日盛。
唐三彩當時也是作為一種冥器,曾經(jīng)被列入官府的規(guī)定之列,一品、二品、三品、四品,就是說可以允許他隨葬多少件,但是實際上明文有明文的規(guī)定,作為這些達官顯貴們,并不滿足于明文的規(guī)定,反而他們往往比官府規(guī)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數(shù),去做這種厚葬。官風如此,民風當然也如此,于是從上到下就形成了這么一種厚葬之風,這也就是
唐三彩當時能夠迅速在中原地區(qū)發(fā)展和興起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。
唐三彩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釉色。作為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紅綠白三種釉色,這在唐代本來就是首創(chuàng),但是匠人們又巧妙地運用施釉的方法,紅、綠、白三色,讓它交錯、間錯地使用,然后在高溫下經(jīng)過高溫燒制以后,釉色又澆融流溜形成獨特的流竄工藝,出窯以后,三彩就變成了很多的色彩,它有原色、有復色、有兼色,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斑駁淋漓的多種彩色,這是
唐三彩釉色的特點。
唐三彩器物形體圓潤、飽滿,與唐代藝術的豐滿、健美、闊碩的特征是一致的。
唐三彩的造型豐富多彩,一般可以分為動物、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類,而其中尤以動物居多。三彩人物和動物的比例適度,形態(tài)自然,線條流暢,生動活潑。在人物俑中,武士肌肉發(fā)達,怒目圓睜,劍拔弩張;女俑則高髻廣袖,亭亭立玉,悠然嫻雅,十分豐滿。動物以馬和駱駝為多。
產(chǎn)地
唐三彩的產(chǎn)地西安、洛陽、揚州是陸上和海上絲綢古道的聯(lián)接點。在古絲綢之路上,唐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駱駝??梢韵胍?,在沙漠中,人和駱駝艱難跋涉,相依為命,所以人和駱駝有一種親密感。它那高大的形態(tài)和堅毅負重的神情,似乎還帶著絲綢古道的萬里風塵。
唐代三彩黑釉馬賞析(圖)河南鞏縣三彩窯位于該縣的大、小黃冶村,其距縣城東約10公里,位于站街鄉(xiāng)西南2.5公里的黃冶河兩岸的臺地上。它們前臨一條長約11公里的河流,此河在當?shù)胤侄蚊?,從發(fā)源地青龍山峽谷至水底河村的這一段叫寺河(因有唐代慈云寺遺址),上游從水底河村至白河村這一段叫白冶河(因唐代在此燒制白瓷),中游從白冶河村至大、黃冶村的這一段叫黃冶河(唐代燒三彩器以黃為主色),下游叫西灑河。
由于鞏縣南依青山支脈青龍山,北臨滔滔不息的黃河,伊、洛兩河東西貫穿縣境,所以水陸交通非常方便,再加上黃冶河一帶蘊藏著豐富的白色高嶺土和大量的煤炭資源,這就為三彩器的燒制提供了物質基礎,古人因地制宜,物盡其用,選擇這一地點建立生產(chǎn)
唐三彩的作坊、窯爐是很自然的,因而這一帶也就成為唐代生產(chǎn)
唐三彩的發(fā)源地,而且還是目前所發(fā)現(xiàn)的三彩產(chǎn)地中專門燒制三彩器的窯地。